映象新闻

辅导员结婚学生随礼,师生人情还应把握界限

2017年12月01日 09:38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查看原文

  “11月25日,长春光华学院商学院辅导员结婚,班委等一系列同学都给导员发了五百块钱的红包,很多人本意都不想发或者发这么多的,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那可是半个月的生活费啊。有的同学甚至借钱给导员发这五百块钱……”11月27日,网友在微博上爆出的这则信息迅速引来众多围观和议论。一时间,“大学导员结婚收红包”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对此,长春光华学院最新回应称,爆料基本属实,将严肃处理。

  辅导员结婚,学生随礼。对此,有人视之人之常情,也有人斥之越界逾矩。但是以大学管理规范和教师职业伦理评判,“老师收取学生份子钱”的是非对错并无任何异议:这就是一起有违规矩、有违师德的出格事件。从此事曝出闹大后校方急急表明态度并承诺彻查严惩的态度也可看出一二。当然,相较于关注这一个案中的个体,我们或许更应该追问,健康的师生关系以及相处模式,到底应该是什么样的?

  现代大学校园中出现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变化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已超越了原本的制度关系,而被更多赋予了私人关系的色彩。由此所导致的,是师生之间私下联系和社交互动的不断频密。这一大背景下,学生与教师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对方的私人生活场景之中。比如说,老师、辅导员经常和学生一起聚餐、唱歌、庆祝生日等等。既然如此,辅导员结婚了,学生们自发随份子,其实也不难理解。在特定语境下,这几乎已经变成了一种下意识的、刚性的人情支出。

  但是,辅导员结婚收了学生们的红包钱,这很难就简单解读为“敛财”,而更应看成是师生间过于发达、熟络的私人关系,超越了原本由职业、身份等所构成的“隔离墙”。学生们把辅导员看作是朋友,自发自愿送结婚红包当然没有问题,可是辅导员盛情难却之下收下红包就是很大的问题了。毕竟,辅导员身兼老师和朋友的双重属性,在与学生的相处中,辅导员手握更多决定权,处于绝对的主动地位。无论是基于职业本身的道德要求,还是本着“能力与责任相匹配”的原则,辅导员都理当及时而坚决地主动叫停学生随礼的举动。

  时至今日,高校中学生和老师的社交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趋同于成人之间的社交方式。这的确“很社会”,但问题在于,绝大多数学生们并没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和人生经验来妥善维系这种微妙的关系。“辅导员结婚,学生借钱随礼”等类似事件又一次说明,超越传统惯例却未确立完善新规则的师生相处关系,很可能是危险的。此前,媒体不止一次曝出,有大学生参加导师饭局喝酒猝死,或许也是基于类似的逻辑。

  其实,新型的师生关系,同样也应该遵循“亲”“清”二字。这既是为了维护学生权益,客观上也是对老师的保护。毕竟,“辅导员结婚,学生随礼”之类的事件,说到底最终伤害的还是双方的利益。(作者:然玉)

相关推荐
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