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新闻

干部挂职锻炼要坚持“三不”原则

2016年11月25日 10:07   来源:映象网 查看原文

  近年来,随着干部培养交流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干部挂职的力度逐渐加大,挂职形式也日益丰富。面对改变和挑战,挂职干部该如何调整状态、适应环境、有所作为?对接收单位而言,挂职干部是一笔宝贵财富,如何完善制度、用好这些干部?这些都是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思考的。(11月22日 《人民日报》)

  在实践中锻炼干部,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条根本途径,对增强干部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基层挂职锻炼是培养干部的阵地,要放下身段,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挂职锻炼要坚持“三不”原则。

  坚持不“吓”基层。干部基层挂职锻炼,是下基层而非“吓”基层。挂职干部来自上级机关和部门,拥有一定的权力和话语权,在锻炼期间要沉下身子,不做“照本宣”和重要“指示”,要结合当地实际,提出针对性发展思路和规划,不能口号震天,雷声大雨点小,弄得基层筋疲力尽,群众怨百姓苦。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要自觉抵制不良作风,坚决纠正陋习。

  坚持不走形式。干部基层挂职,要注重形式更要注重内容。要怀有赤子之心,爱民之情,动真情,办实事。要看望工作在一线的干部职工,了解基层建设的亮点,更要看到基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看望生活好起来的群众,要看望那些生活尚有困难的急需帮助关心的困难群体,做到了解和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盼望解决的难题,让基层帮扶不流于形式,发挥实效。

  坚持不图虚名。干部基层挂职锻炼,要抛弃镀金思想、功利思想和“临时”领导的想法,杜绝“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纸有名”,但要敢管敢做敢作为。挂职锻炼要多一些真诚,少一些虚假;多一些深入,少一些漂浮;多一些实际,少一些浮躁,切实把挂职锻炼作为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的契机,解决基层群众民生问题的举措,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胡泊)

相关推荐
图片推荐